引言
自2018中美贸易战以来,国际形势愈加复杂,2019年的新冠疫情与2022年的俄乌冲突进一步的阻碍了全球化的健康发展,我国也于2020年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面临国际同行竞争、外部环境恶化、内部创新不足等诸多方面的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我国中小企业需要广泛借鉴国际经验,特别是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的成功经验,本文拟对德国“隐形冠军”理论的由来进行简单介绍,其成功经验也可以为我国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一些启示。
一. 德国中小企业中的“隐形冠军”
从1986年到2008年,德国出口保持世界第一,这也是“隐形冠军”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直到2009年,中国以1.202万亿美元的出口额超过德国(1.121万亿美元)和美国(1.057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其中部分的原因是,相对于德国,中国出口在2008金融危机中受到的负面冲击较小【1】。
(一)德国出口第一的原因
尽管与美国和日本相比,德国的规模较小,但在1986年,德国还是首次成为了全球出口的领先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花了四十年实现自己出口的最大潜能。1987年,哈佛大学知名德裔美籍教授Theodore Levitt回到德国【3】,Levitt教授邀请西蒙教授进行了一对一的谈话,他对国际竞争力的话题很感兴趣,并向西蒙教授提出了一个看起来十分简单的问题:“为什么德国人在出口方面如此成功?”
当时,德国的大公司有非常大量的出口额,这些大公司从十九世纪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建立销售网络,例如拜耳(Bayer)于1864年进入美国市场,西门子于1890年进入中国市场。大型跨国公司自然是德国出口成功故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西蒙教授却另辟蹊径,观察到了始于1980年代,德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过程,并于1990年首次公开提出了“隐形冠军”的概念【4】。
(二)“隐形冠军”概念诞生与成功经验
应该如何定义“隐形冠军”呢?西蒙教授给出了三个条件:第一,市场份额要排名全球前三名或者大洲第一名;第二,业务收入小于30亿欧元【5】;第三,不为公众广泛知晓。
西蒙教授认为,德国的“隐形冠军”身上,有七条宝贵的经验【6】,值得学习。
第一,成功的企业最初需要有雄心勃勃的目标,“隐形冠军”努力争取市场领导地位并快速成长。雄心勃勃的目标是驱动“隐形冠军”前进的燃料。
第二,只有足够专注并足够深入细分市场才能成就世界级的(中小)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倾向于不把核心业务(即核心竞争能力)外包给其他企业并自己经营。
第三,“隐形冠军”把产品中的专业知识与全球市场销售结合起来,全球化是“隐形冠军”增长的加速器。“隐形冠军”通过设立自己的分公司来服务目标市场,并在未来潜力巨大的市场大量投资。
第四,“隐形冠军”处于大量创新的过程中,其研发活动的有效性是大公司的五倍。与大公司有着根本性的不同,“隐形冠军”的创新过程既是市场驱动的,又是技术驱动的。
第五,“隐形冠军”最大的强项是与客户关系紧密,并为潜在竞争者构建起了极高的行业壁垒,价格并不是“隐形冠军”竞争力的来源。
第六,“隐形冠军”在财务上是保守的,资本市场并不起很大作用,基于企业长期发展与利益的内部融资是其财务基础。
第七,“隐形冠军”提倡绩效文化,员工资质是第一位的,员工的人事变更率和疾病率是极低的。对员工中潜在领导者的识别和保留是企业长期成功的基石。
最后,西蒙教授总结道,“隐形冠军”企业坚持自己的行为方式,与管理大师所教不同,与现代管理的流行风尚不同,与大公司不同。
为推动“隐形冠军”发展,1985年西蒙教授于联邦德国首都波恩创立了西蒙顾和(Simon-Kucher & Partners)战略咨询公司。西蒙顾和专注于帮助客户通过定价实现业务收入驱动的利润增长,成为德国在“市场营销”领域最好的咨询公司之一,西蒙教授亦把西蒙顾和称为“隐形冠军”。
二. 为什么“隐形冠军”多产生在德国
“隐形冠军”多产生于德国,从统计的角度看,这首先是一个出口计量的问题。此外,在西蒙教授给出的“隐形冠军”经验中,除去企业制度、文化等相关的软性因素,德国中小企业确实抓住两个最为关键的硬性成功要点:创新与国际化(主要是第三与第四点经验)。
(一)未能拥有一个彻底统一的欧洲内部市场
“隐形冠军”概念的创立,是为了解释1986至2008年间,德国经济体量不及美国而出口总量却超过美国的现象。然而无论是Levitt教授还是西蒙教授都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欧洲国家在经济上是高度一体化的,即德国大部分面向欧洲国家的贸易被算作是德国的出口而非欧洲国家的内部贸易。2020年,德国向欧洲国家出口额占全部出口的约66%【8】,从美国和中国的角度看,德国向欧洲国家的大量出口,实际上对应的是美国和中国各自巨大的国内市场,既然欧盟内部已经较好的完成经济一体化,那么对美国(中国)公平的比较规则是,把欧盟视作一个经济整体计算对外出口量。2020年中国、欧盟、美国的出口额分别为2.23万亿欧元、2.13万亿欧元、1.47万亿欧元【9】,按此统计方式,与中美相比,欧盟并无明显优势,即特别提出“隐形冠军”概念的需求(实证基础)已不再充分。
2009年以后,“隐形冠军”理论不但要受到来自美国的挑战,还要受到来自中国的挑战。西蒙教授的理论确实也与时俱进,不再强调出口总量,改用人均出口量这种计量方式来构建“隐形冠军”的概念,但这种方式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一,这种计量方式不再具有解释全球宏观贸易趋势的能力,即偏离了Levitt教授的原始问题;第二,这种计量方式无法体现欧盟相对于美国的优势,仅能解决相对于中国排序落后的问题。
(二)在创新方面投入大量资源
这些“隐形冠军”企业能够成功垄断市场的根本原因是其对创新研发活动投入了大量的资源。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资源有限【10】,必须专注于细分市场进行创新研发活动(即“隐形冠军”的第二条成功经验)。根据西蒙教授的统计,专利密集型的大型企业每千名员工的专利数为6,而中小企业中的“隐形冠军”每千名员工的专利数为31。大量来自创新研发活动的专利,是“隐形冠军”维持其垄断基础(即第四条和第五条成功经验)。正如当中国的太钢集团在投入大量研发资金以后,也可以于较短时间内在圆珠笔芯的细分领域做到国际水准【11】。但问题是,若仅以中国市场作为支撑,其回收成本的时间太过漫长【12】。太钢圆珠笔芯的例子,既说明了创新投入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又说明了全球市场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支持和激励作用(即第一条和第三条成功经验)。
(三)把握住了全球化的机遇
贸易全球化指数增长的时期,与德国出口世界第一的时间几乎重合,这也是德国中小企业中“隐形冠军”迅速成长的时期,这些“隐形冠军”把握住了全球化的历史机遇,在全球范围内成功开拓市场。1980年代以来,全球贸易额开始呈指数级别增长,全球出口总额从1988年的0.79万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17.66万亿美元【13】,西蒙教授创立的咨询公司也应运而生,为客户的全球化战略提供专业化的市场开拓与定价分析服务。然而自2011年以来,全球出口几乎停止增长,2011年和2019年全球出口总额分别为20.23亿美元与20.54亿美元,以跨国贸易为基础的全球化进程陷入了相对停滞的状态。各国主要面向外部出口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三. 德国“隐形冠军”对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启示
德国中小企业的成功经验,对当下中国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特别是西蒙教授对传统管理学大师与现代管理潮流的叙事皆持怀疑态度,这对于我们客观认识西蒙教授的“隐形冠军”理论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抛开西蒙教授关于企业制度和文化等软性因素的描述性归因叙事,无论是西蒙教授的“隐形冠军”理论还是西蒙创立的咨询公司,都围绕着两个核心问题展开,即创新与全球化,而这也是当下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核心挑战。
(一)激活我国中小企业的创新基因
从企业的微观层面上看,对于想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按西蒙教授的说法是不让竞争对手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中小企业来说,创新是最为有效的竞争手段。通过创新拉高竞争对手进入市场的门槛,可以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市场份额,这个道理对德国适用,对中国也适用。正如刘鹤副总理2021年在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峰论坛上所讲:“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14】。也只有激活我国中小企业的创新基因,这些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存下来。
(二)保持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完整
从产业链的中观层面上看,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是为了“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并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15】。逆全球化的潮流下,全球集体“向右转”,只有未来出现一大批新兴的“专精特新”本土企业,我国才能成功构建起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经济循环,也才有依托国内经济循环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型国际化发展格局的底气。然而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各类资本、资源的积累相比于美欧国家较为有限,因此,在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时,必须基于我国现实并考虑成本收益,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我国首先要重点发展的是服务于我国工业系统基础领域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例如关键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工业基础软件等领域,而非如西蒙教授亲自创立的“隐形冠军”咨询公司),从而打破德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垄断,把产业链上尽可能多的利润留在我国。
(三)降低西方制裁对我国的负面影响
从国家宏观层面看,未来一段时间里,美欧等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各方面制裁都有加码的可能性。而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保持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高度独立自主,就是应对美欧向我国发动攻击性制裁的防御性解决方案之一。俄乌冲突中,美欧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大量经济金融制裁,俄罗斯经济面临巨大压力,同时,这些制裁也向中国传递了清晰的信息:独立生存的能力和对世界其余地区不可替代的贡献才是抵御制裁的关键。从这个角度讲,“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就是指大量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可以加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程度,支持我国的工业系统和经济循环的战略自主能力,从而使我国可以相对从容的应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
对比俄乌冲突下德国的处境,德国军事上严重依赖北约,资源上严重依赖俄罗斯,只能成为“大象打架时,遭殃的草坪”。而西蒙教授的“隐形冠军”理论过度关注中小企业,却忽视其支持德国大企业和工业系统,为德国提供战略自主能力的使命,以中国视角看,也有舍本逐末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