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建设国际债券市场初探

2020-10-12 00:00

2020年以来,受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与新冠疫情影响,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为应对经济下滑,多个国家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国际资本市场流动性泛滥,零利率、负利率资产的比例大幅提升。当前,海南自贸港建设作为我国对外开放、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海南建设国际债券市场,为国内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的廉价资金提供新的渠道,同时也为海南自贸港探索建立服务投融资资金流动便利制度体系直接提供业务场景,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企业境外发债概况


Wind数据显示,自2007年7月,国家开发银行在香港成功发行第一单人民币债券以来,截至2020年7月底,我国企业在香港及境外市场发行债券规模达1.19万亿元左右。其中,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央票和可转债的规模分别为2080.00亿元、3832.97亿元、3293.90亿元、2500亿元和224.07亿元。按计价方式,发行的点心债和合成型债券的规模分别为11526.88亿元和180.00亿元。按期限,发行债券的期限在1年及以下、1-3年、3-5年和5-10年、10年以上的规模分别为2818.19亿元、6154.50亿元、1770.96亿元和654.65亿元、532.65亿元。

香港及境外发债企业主要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房地产企业和政府平台企业以及少量民营企业。债券计价币种主要以人民币、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和港币为主,还有澳大利亚元、韩元、马来西亚林吉特、新西兰元、新加坡元等货币。

发行地点主要以香港、新加坡为主,上市交易所有香港联交所、香港债券工具中央结算系统、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伦敦证券交易所、台湾OTC市场、爱尔兰证券交易所、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等机构。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是我国企业发行境外债券的首选上市地点之一。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中资企业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港币债券和美元债券规模分别为3763.28亿元、1882.54亿元和8307.26亿美元,其中美元债券中企业债占比为62.83%。

制约我国企业境外发债的主要因素


目前,我国企业境外发债主要遇到三个方面问题:

一是评级问题。目前我国企业境外发债的主体基本上是政府部门、政策性银行、金融机构、具有政府背景的央企、国企和房地产企业,民营企业境外发债规模较小。制约民营企业境外发债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大量民营企业国际知名度低,国际评级机构对我国民营企业的评级周期长且评级普遍较低,评级较低的民营企业要想在境外发债则要提高利率进行弥补,使得企业融资成本大大增加。

二是审批备案手续复杂。企业境外发债需报国家发改委审批并在所在地外汇管理局备案,复杂的审批流程无疑增加了企业融资的时间成本,拉长融资周期。虽然《总体方案》已提出发债备案权已下放至海南省发改部门,但具体操作办法尚未公布

三是违约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受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国际债券市场投资者对发行人的资质、信用等级要求越来越高。我国部分企业境外债券如北大方正、天津物产、中民投等都出现过违约的情况。虽然经过债务重组,大部分违约债券得到了妥善处理,但这种违约风险的暴露给我国企业境外发行债券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


在海南建设国际债券市场的可行性分析


当前,无论是国内形势还是国际形势,都对中国企业发行外债有利,而海南作为中国大陆唯一的自贸港,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具有多方面优势,建设国际债券市场适逢其时。

一、欧美日负利率债券大幅扩容,投资机会匮乏

2020年以来,欧美债券市场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负利率债券资产大幅扩容。根据债券交易平台Tradeweb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7月底,负收益率的英国国债已上升至约1.33万亿英镑,占英国国债市场总值的53%;欧元区负收益率政府债券升至5.68万亿欧元,约占总市场规模的65%。目前欧盟和日本已是名义负利率,美国金融市场1月期和3月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跌至负值。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利率持续下行,流动性泛滥,国际金融机构与金融投资者都在世界范围内寻找优质的投资产品和合适的投资机会。

二、我国企业融资需求迫切

从国内形势来看,我国经济经过一季度的短期调整已基本走出新冠疫情的影响,正步入快速修复阶段,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预测“下半年我国实际GDP同比增速在二季度大幅反弹后继续上行至5.5%-6%” ,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将会更加旺盛。然而,我国企业在国内公开市场融资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根据长江商学院企业融资环境指数BCI显示,虽然我国企业融资环境指数有所改善,但长期仍处于荣枯线50之下,说明企业家对我国融资环境缺乏信心,企业融资环境不容乐观。

此外,我国许多企业都参与了“一带一路”的投资项目,对外投资过程中有大量外币融资需求,在海外市场发放外债可成为我国企业外币融资的重要方式。发改委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共有164家中资企业在香港及境外发行中长期债券264笔,发行规模超过1033.10亿美元。

目前,我国大陆尚无帮助企业直接发放外债的官方平台,企业只能选择香港、新加坡、东京等地发债以满足融资需求,所以,在海南建立一个高效、国际化的发债平台吸引境外投资机构,满足我国企业的融资需求显得至关重要。

三、企业发外债中长期风险低

发行外债企业需要考虑汇率风险。我国企业借的外债主要是由美元或欧元计价,评估未来美元或欧元的汇率风险就可以判断企业外债的风险。欧洲、美国、日本的国债占GDP的比例都很大,它们的央行执行零利率或负利率给这些国家政府财政一些喘息之机。但未来,这些国家的货币若大幅升值,国家要还债的成本就会大幅上升,如每年财政收入达不到债务付息规模,则可导致政府破产。因此,未来3-5年这些货币大幅升值的可能性很低,企业发行外债的汇率风险较低。

四、海南建设国际债券市场优势突出

香港是重要的国际离岸金融市场,但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日益复杂,香港面临着众多压力,香港的债券市场活跃度不高,我国需要一个可以与香港形成互补的金融市场,而海南应该扮演这一角色。

从政治层面来看,海南作为中央大力支持建设的我国唯一的自贸港和深化对外开放的前哨站,有党和政府的坚定支持,有高度开放的市场环境,必将在未来成为全国金融最开放、资本流动最便利的地区,是建设国际债券市场的最佳地点。

从税收层面来看,海南已规划了比较优惠的税收政策,对于外资金融机构入驻海南具有直接的吸引力。在企业层面,对注册在海南自贸港并实质运营的鼓励类产业企业,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海南自贸港设立的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新增境外直接投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海南企业所得税与欧美发达国家、内地相比均处于较低水平,降低企业税率可减少企业经营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与活力。在个人层面,对在海南自贸港工作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与国内个人所得税最高标准税率的45%相比,极大的降低了个人税收负担。

综上所述,国际投资机构有投资需求,我国企业有融资需求,且我国国内缺乏可供企业进行外汇融资的平台,在海南建设国际债券市场,既有利于我国企业融到外国资本,也有利于海南打开金融开放的突破口,形成双赢。以国际债券市场为切入口,可以为海南金融市场的发展创造先决条件,立足海南,辐射全球,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动,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际贸易能力。

如何在海南建立国际债券市场


国际债券市场的建设以离岸金融为前提,需要在资金进出、定价机制、市场主体培育、产品设计、风险防范等方面具备系统性的规划设计和制度保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资金跨境流动自由,没有资金流动自由,就无法快速聚集资金,建设国际债券市场也就无从谈起。在海南建立国际债券市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各类金融机构、专业服务机构前来海南开设分支机构,特别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评级机构、投资银行和律所等专业金融机构,通过学习全球优秀金融机构的发债经验,缩小海南与世界发达金融市场的差距。在市场建立初期,可以通过发放政府债券的方式吸引金融机构和服务机构入驻,为债券市场发展创造先决条件。目前限制我国企业境外发债的主要因素是评级,而世界三大评级机构已进入我国市场,推动国际评级机构的本土化,使其增进对我国市场与企业的了解,有利于我国企业获得客观、合适的评级。此外,应将海南的网络接入国际互联网,使国际金融机构能够无障碍地在海南办公,畅通信息流动渠道也十分重要。

第二,进一步缩短发债审批流程。《总体方案》中提出审批权可下放至海南发改部门,尽快落实这项政策是在海南建设国际债券市场的关键。争取将评级、审批登记、尽调、路演、发债等流程全部在海南岛内完成。在审批方面,可以将事前审批制改为事后登记抽查制,只要企业提交发债所需的基本材料如营业执照复印件、债券募集说明书、经审计的财务报告、评级证明真实有效就可自由在海南发债,提升债券市场运转效率和资金流动速度,推动海南金融市场发展。

第三,建立权威性国际仲裁机构。邀请一批国际知名的金融领域法官担任仲裁官,不限国籍。一旦出现债务纠纷,当事双方可以提请仲裁机构仲裁,由仲裁机构指派与债务双方国籍不同且没有利益关系的多名仲裁官组成仲裁庭,对纠纷进行仲裁。建立仲裁机构可以在法律层面给与国内外企业保障,降低企业入驻海南的市场风险。

第四,重视专业人才。建设海南外债市场,在海外发债政策性、专业性较强,风险度高。无论是制度规则的建设,政府的管理,还是市场的操作都需要一批具有这方面坚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战经验的人才。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措施广纳海内外人才,这是重中之重。

最后,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市场服务体系。应由政府牵头,建立起集评级、登记、监管、仲裁为一体的金融服务体系,保障整个债券市场的良好运转。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在其中应起协调服务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将市场的问题交给市场本身来解决。

相关新闻
热点新闻
投票
查看结果
Tags

站点地图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 2025 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UJCMS

琼ICP备20001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