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使用效率与发达国家差距的四个原因

2022-11-26 00:00


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大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增长迅速世界能源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年来低碳经济的发展及今年俄乌冲突加剧所引发的能源危机,维护全球能源安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当前中国的单位GDP能耗水平与主要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导致这些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本文将着重从汇率水平、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节能减排水平四个方面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

一、汇率因素导致中国能源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以购买力计算的中国GDP远远高于以现价汇率计算的GDP,中国能源利用效率被低估。按照现价汇率计算的GDP受汇率波动的影响会对国家的实际经济生产反映有偏差,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GDP的方式来计算,2021年中国能源强度仅有5.77艾焦/万亿美元,比以现价汇率GDP计算的能源强度8.89艾焦/万亿美元,下降3.12,下降幅度为35.1%。可见,中国的单位GDP能耗存在虚高的情况,能源利用效率被低估。

以购买力平价GDP计算的中国能源强度与发达国家差距缩小。2021年,采用现价汇率GDP计算的单位GDP能耗,中国以8.89的能源强度高于6.19的全球平均水平,与主要发达国家能源强度3-4之间的水平差距明显,我国能耗高于主要发达国家120%-196.33%。同年,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美国、欧盟、德国和日本单位GDP能耗分别为为4.04、2.78、2.62和3.29。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能源强度仅相差1.73-3.15,我国能耗高于主要发达国家42.84%-120%。然而,即使中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之间能效水平的差距更为缩小,整体上仍有提升的空间。

表12021年中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能源强度对比  单位:艾焦/万亿美元、国际元

1670143282587.png

数据来源:BP、快易数据,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整理分析

二、高耗能产业占比高

中国制造业能源消耗占比高,与增加值占比水平不匹配,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低。2020年,中国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费总量占总体能源消费的68.62%,其中制造业的能源消费量占比高达56.12%,比第一、三产业整体的能源消费占比还要高。然而,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费量占比大与其所产出的增加值占比地位极不相称。2020-2021年,整个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占比均不超过40%。可见,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能源消耗巨大,能源产出效率低。制造业能源效率低,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绝大多数制造业均呈现集中度低的特点,产业组织结构高度分散,导致个体产品缺乏品牌、知识产权、技术和附加价值竞争力,价格竞争导致企业利润微薄,带来工业增加值较低,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也促使了行业能效难以整合提升。

2:中国分行业能源消费总量占比  单位:%

1670143311601.png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整理分析

3:中国产业结构变化  单位:%

1670143338014.png

数据来源: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整理分析

中国的制造业占比远高于全球平均数,能耗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大是必然的结果。2021年,中国制造业占比27.44%,远远高于全球17.01%的水平,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有明显差距。由于制造业能耗高、能效低的特点,中国制造业占比高于主要发达国家直接导致了能源消耗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42021年中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对比  单位:%

1670143370789.png

数据来源:快易数据,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整理分析;*为最新数据仅更新到2020年

三、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二次浪费严重,也带来能效低下

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能源转换效率较低。中国煤炭消费比重从2010年以来虽然持续下降,但2021年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依然达到56%。同年,原油、天然气、水核风电能源消费占能月消费总量的比重分别为18.5%、8.9%、16.6%,三者之和也不及煤炭消费占比。可见,煤炭长期占据中国能源消费的主体地位,是中国最为重要的能源消费品。然而,我国的煤炭资源在开采过程中能源损耗严重,导致煤炭能源利用效率落后于国际水平。一是因为我国煤炭资源分布较广且煤层埋藏深,先天条件占优的露天煤矿比重不到12%。而美国等发达国家煤炭资源丰富且分布集中,露天煤矿多、煤层厚,开采过程中的能源损耗少。二是因为我国目前仍存在众多中小煤炭矿井,开采条件受限、安全事故多发,制约了煤炭能源开采效率。

5:中国一次能源结构变化  单位:万吨标准煤、%

1670143396618.png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整理分析

煤炭开采中,二次能源能源损耗问题严重。由于技术设备和采矿方法落后,中国煤矿的回采率长期在低水平徘徊,露天煤矿的开采中“边帮压煤”的情况严重。边帮压煤是指露天煤矿在生产过程中,因其开采工艺而压覆未采的部分。在中国山西、内蒙古、新疆等主要煤炭产区的露天煤矿,需采用先剥离、后开采的生产方式,先剥离覆盖物才能采煤,为保安全留出的边坡角度,使得坡下大量零星资源长期被埋没,造成巨大浪费。以中国鄂尔多斯市为例,其露天矿之间形成的边帮煤、空白区等零星资源,总量已超过5亿吨,占我国2021年原煤产量的1/8左右。不仅如此,原煤入洗比例低也是造成能耗浪费的原因之一。原煤中一般含有10-20%的矸石(含在煤中的碎石,可从中回收少量煤炭),如果未加洗选,直接供给锅炉燃烧,锅炉热效率会随着燃料灰分增加而降低,造成能耗二次浪费,从而降低煤炭能源利用效率。

 

四、中国的循环经济效率低,节能减排措施操作性不足,也影响能源效率

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为落后。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循环经济的国家,也是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早在2013年,德国就实现了生活垃圾回收率83%。近年来,德国的垃圾循环利用率始终保持在65%以上,垃圾再利用行业每年创造的价值已超过410亿欧元,生产行业的垃圾被重新利用的比例平均达50%。与发达国家的废旧物资回收产业相比,中国的再生资源产业尚处于市场化的成长阶段。今年,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指出,到2025年,城市生活垃圾回收率将不低于35%,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不低于60%。可见,中国循环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提升的空间。

节能减排政策实操性不足影响能源效率提升。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强化能耗强度降低约束性指标管理,提出到2025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我国政策的制定已经注意到节能减排的前瞻性,但是政策的成果在现阶段并没有很好的反映到能源循环利用效率的提高上。对比发达国家,德国更侧重不同能源消费阶段的特征,针对不同市场主体,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法规。一方面,在生产环节,如《包装废弃物处理法》规定生产制造者必须负责回收包装材料或委托专业公司回收,从法律上确保了包装材料的充分回收利用。另一方面,在消费环节,如《循环经济及废弃物法》要求消费者一开始就要考虑产品在其生命周期终结时将发生的问题,规定消费者的分拣义务,鼓励减少垃圾体量。对比而言,在政策制定上需要更细分行业的节能减排措施和指标,并放在优先位置,故政策深化和落地实施还有提升空间。

五、结语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虽被低估,但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仍有提升空间。建议:一要积极促进产业、能源结构转型,在确保制造业占比稳定的前提,以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发展提高能源效率,同时缓慢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将提高煤炭能源效率的重心放在降低损耗和发展煤制氢等高新技术上;二要走高质量、创新发展道路,提高产品附加值;三要不断完善法律监管体系,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四要制定激励措施和政策,促进资源循利用和节能减排。由此,中国能源利用效率将会大大提高,早日达到发达国家先进的能效水平


相关新闻
热点新闻
投票
查看结果
Tags

站点地图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 2025 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UJCMS

琼ICP备20001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