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透视】世界需要新理性、新智慧——俄罗斯与乌克兰战争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022-03-01 00:00

01  如何认识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



(一)本质问题是大国与近邻小国如何处理好关系


1.用是非分析法实际是站队


对于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战略家、研究者的分析文章很多。从历史的到2014年克里米亚投票加入俄罗斯直至目前再次冲突,普京宣布承认乌克兰东部两个亲俄地区独立,将冲突、战争归因于北约东扩、失信,归因于俄罗斯、乌克兰的历史恩怨等。应该说,这些都具有事实,都具有正确性。但是,两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简单地用是非标准来判断,不足以解决问题,正是因为有是非,才会战争。应该以什么方式去解决是非之争乃至战争,应该有多种途径,不只是战争,强调某种原因包括历史过程,各自辩解,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分析仅仅局限在此,并没有跳出选边站。


2.跳出双方立场看问题


如果把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看成一个家庭内的老大与老二的杀伐,父母该如何处理?这应该有答案。但现实未必有答案。最终的结果,要看父母、老大、老二乃至老三、老四等的力量。当然,在一个社会中,家庭矛盾有社会制度和秩序的力量调节。国际关系处理上,大国之间乃至大国与小国之间出现矛盾时,一切制度往往都是无效的,没有力量能够约束。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双方军队的司令都信基督教,都向上帝祈祷,保佑我的军队打胜仗。上帝帮谁?上帝会偏向吗?


从历史的经验看,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是一个大国与近邻小国关系如何处理的问题。大国有大国的气势,小国有小国的担忧。大国有大国的认知、看法,小国也有小国的理论和主张。由于各种主张和认识不同,诉求不同,关系处理不好,小国就会结交远邻大国或者次大国,或者与周边小国抱团。当然,大国与小国的邻居关系,也在于小国的近邻大国之外是否有更大的国家,实力、地位更高的国家。如果没有,小国自然会顺从近邻大国的要求和期待。如果有,历史上看,关系不好,绝大部分小国会求助于远邻大国。这就是政治,小国政治。故此,大国之间必然会出现矛盾,涉事大国对小国也会有所动作,这是近邻大国与小国冲突、矛盾的根本原因,其实是利益、主张、看法、认识乃至行为不一致而导致。


因此,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仅仅从北约东扩、乌克兰加入北约角度看问题,不足以寻求一个化解恩怨的出路。而且,多方参与,各有其理。国际关系最终是靠实力解决问题,实力也是解决一时,不能解决永远。


如果没有冤仇宜解不宜结的胸怀,国家之间的战争和杀伐难以停止。人们常说,邻居好,赛(过)金(银财)宝。如果没有为他国安全考虑的情怀,近邻也易成仇敌。故人类(大国)要有对人类、对国际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建立起人类文明的共同愿景,制定国家与国家之间处理主张、认识、利益、安全等诉求不一致时的行为底线、制度底线,这又何其难!世界需要新理性、新智慧。处理乌克兰、俄罗斯的冲突和矛盾需要大国协商,重新确定规则,让相互之间具有长期安全感。

02  战争如何收场


战争可能会持续,甚至超出人们预期。


首先看普京的意图。普京在小布什时代,就曾经对说过,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加入北约是巨大的战略错误,将对欧洲安全产生严重后果,甚至表示:如果乌克兰被纳入北约,那么这个国家将不复存在[ 美国政治学者:乌克兰危机错在西方,凤凰新闻]。在本次战争前夕的演讲中,普京认为:在美及其盟友口中声称的遏俄政策,所谓的地缘政治红利,对俄而言却是生与死的问题,毫不夸张,这是俄命脉攸关的问题,不仅威胁到俄国家利益,甚至威胁到俄主权,关乎国可为国的问题。这就是我不止一次提到的“红线”,而他们已经踏过了这条红线。普京对北约的要求很明确:无条件考虑俄罗斯的合法安全利益,包括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主权;乌克兰要去军事化、“去纳粹化”;确保乌克兰中立地位。这三个条件中的某些条件或许可以答应,有些北约、乌克兰可能无法答应。比如承认克里米亚的主权,乌克兰去军事化。


其次看美国、北约的意图。北约已经5次东扩,扩大到俄罗斯的家门,这其中既有北约需要反思的地方,俄罗斯可能也需要反思,当然,当事国也需要反思。在都不做反思的情况下,前俄罗斯小国奔向北约趋势,难以消除。由美国主导的北约,从战略来说,让欧洲尤其是乌克兰等前苏联国家消耗俄罗斯的实力,既可以持续削弱俄罗斯的实力和地位,又可以打击欧洲的地位,增加欧洲对美国的依赖。因此,从2014年克里米亚战争开始,美国就表示不会参战。从历史来看,如果不是美国主导的打击小国战争,欧洲大陆的战争,美国一直是不参与战争,这也是华盛顿总统的告诫。但美国会为交战双方提供贸易品和军需品乃至债务(因为血缘关系)。美国的战略就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如果没有鹬蚌相争,美国会通过联合机制实行其所认为需要的军事打击。


就俄罗斯来说,美国用不着冲到前面,靠欧盟、前苏联国家、东欧国家与俄罗斯打消耗战就可以了。而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不足以让美国去担忧。故美国不直接参与乌克兰的战争,不能认为美国实力衰退了。从统计数据看,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俄罗斯、欧盟没有衰退,而是提升。


全球来说,美国只是相对中国和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经济实力下降。因此,美国真正担忧的是中国经济实力和地位的提高,故美国依然会把战略重点放在如何应对中国,不会偏离,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也不会引导美国偏离。正因为需要欧盟帮助美国应对中国,所以,在制裁俄罗斯的时候,美国又不得不考虑欧洲的利益。一个虚弱的欧洲是美国期望的,但应对中国,美国也不能让欧洲过于虚弱。当然,出于习惯,应对中国,美国组织了日本、澳大利亚、台湾等来应对中国。美国可能也希望大陆与台湾打起来,以此消耗中国实力和地位,消耗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从美国和北约意图看,他们并不希望乌克兰对俄罗斯的战争很快结束,因此美国主导的北约会继续支持乌克兰对俄罗斯的抵抗。


再次看欧盟和乌克兰的意图。欧盟和乌克兰对俄罗斯的担忧有着历史和现实的必然,一方面俄罗斯领土辽阔,欧洲那么多国家加起来的领土不及俄罗斯;另一方面历史上俄罗斯占领的地盘深入欧洲,他们也深感安全威胁,而且俄罗斯核威慑和军事力量强大,如果没有北约,欧洲可能觉得自己生活在恐怖中。故欧盟对乌克兰的支持不会改变,一定要支持乌克兰,因为乌克兰的抵抗,也是他们的安全屏障。如果乌克兰倒向俄罗斯,欧盟也会坐立不安。由此也可见,俄罗斯与北约的矛盾,在于双方都没有觉得对方给自己带来安全。


最后是看目前的具体行动。如果欧盟同意、批准乌克兰加入欧盟,成为欧盟的一员,欧盟支持乌克兰就更合理了。事实上,美国北约已经向乌克兰提供反坦克武器、防空导弹武器以及各种支持等。这意味着俄罗斯与乌克兰的谈判,一定是边打边谈判,谈判的要价和确定是靠战争打出来的,不是谈出来的。这两个因素意味着战争的时间可能比预期的时间要长。


普京对这次战争的自信是有的。他表示:2000年至2005年间,俄在高加索地区对恐怖分子进行了军事打击,捍卫了俄领土完整。2014年,俄对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居民予以了支持。2015年,俄出兵叙利亚,有效阻止恐怖分子从叙流入俄。从打消格鲁吉亚加入北约到平定哈萨克斯坦内乱,都显示了俄罗斯在对苏联国家的掌控和影响力。但是,乌克兰与前面的情况都不同。这种不同在于俄罗斯经济实力2008年以来尤其是2014年以来持续下降,同时乌克兰战争得到了各种武器的支持,这种先进武器的较量,不是前面的事件可以比较的。乌克兰也不是容易屈服的国家,从泽连斯基的抵抗和俄罗斯军队进入的缓慢,可见俄罗斯遇到的抵抗不同于以前,这也不是核威慑乃至付之于实施能够解决的。

03  战争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这场战争对世界经济影响如何?分三个方面看。


一是战争本身对经济的影响


战争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在战争开始的几天,黄金、石油等上涨在5%-10%左右。其他商品价格虽然也会有影响,但总体应该在上述范围内波动。其次是对股市的影响。美国、欧洲股市开始大幅度下跌,但下跌后的第二天大幅度反弹,以后有所波动,总体没有超过3%的幅度。中国股市也是如此,但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再次是俄罗斯的汇率持续大幅度下跌,俄罗斯中央银行立即提高基准利率从9.5%提高到20%。总体来说,本次战争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短期在3%-10%之间波动,估计长期难以扩大波动幅度。这主要是由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经济规模相对小,故持续性影响力有限。这是影响全球经济趋势中的突发短期因素,长期将回归正常。


二是制裁带来的经济影响


考虑到目前欧美国家处于高通货膨胀阶段,如果金融制裁对俄罗斯压力大,俄罗斯对欧洲的石油、天然气断供,欧洲短期内难以寻找到替代,国际市场的石油、天然气价格会有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可能趋向110-125美元之间,乃至在某个时点创2008年以来新高。但如果制裁的真实力度不大,石油价格难以创历史新高。

无论石油价格是否创历史新高,俄罗斯以美元表示的经济实力会有较大幅度的持续下降,但由于俄罗斯的经济规模较小,总体不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甚至由于制裁,导致石油等大宗价格维持相对稳定的高价格,会推动贸易和投资发展。

此外,由于战争的影响,欧洲、俄罗斯会大力投资和发展军事工业,其他国家可能也会加大对军工的发展,其经济增长会抵消俄罗斯经济增长下行对全球链条带来的负面经济影响。


三是世界经济本身的趋势


2022年世界经济依然处于恢复之中,但由于2021年恢复增长较高,故2022年增长不及2021年。就全球经济来说,目前处于相对低增长的稳定阶段,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增长拉动作用在下降,美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稳定,印度等少数国家虽然有较高的增长潜力,但作用有限。未来真正拉动全球经济的推动力主要是前期美元、欧元量化宽松投入,将继续推动全球贸易、投资增长,维持大宗商品价格在高水平上均衡;其次就是数字化转型以及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增长,但这一增长基本是结构性的。世界经济总体增长趋势在未来一个阶段应该在4%以下。若要出现相对较高的持续增长,必须推动发展中国家、人口大国以及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外商直接投资。

相关新闻
热点新闻
投票
查看结果
Tags

站点地图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 2025 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UJCMS

琼ICP备20001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