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球自然灾害回顾及保险业的应对

2021-10-09 00:00

在2020年,除了由新冠肺炎引发的全球卫生危机及其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外,自然灾害对全球经济社会生活的不利冲击同样引起了全球各国的关注。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自然灾害损失和保险损失都显著高于2019年。从各方面情况综合来看,气候变化已经成为自然灾害频发多发的重要驱动因素,而且,随着近年来全球温度不断升高,以及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全球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都呈现出明显的变化。保险作为分散自然灾害风险的重要工具,是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抗风险韧性不可或缺的手段。随着全球自然灾害风险的变化,全球保险业也面临着产品和服务转型的重大挑战。如何更全面、准确的把握全球自然灾害发展变化的趋势,研发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是全球保险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2020年全球自然灾害的总体情况


(一)区域分布方面


从灾害频次的全球分布来看,2020年,亚洲自然灾害的发生频次最高,其次为非洲。从死亡人数的全球分布来看,欧洲是因灾死亡人数最多的地区,其次为亚洲。从灾害损失的全球分布来看,美国受灾最为严重,亚洲次之,此外澳大利亚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干旱、野火和风暴。2020年,美国东海岸大片地区遭受飓风袭击,西部发生大面积野火,中西部遭遇创纪录数量的强对流风暴。数据显示,在2020年全球损失最大的10次自然灾害中,有6次发生在美国。2020年,美国自然灾害造成的总损失达950亿美元,保险损失为670亿美元,较2019年分别增长了86.3%、157.7%,占全球的比重分别为45.2%、81.7%。


(二)灾害损失方面


根据慕尼黑再保险公司统计数据显示,在自然灾害损失方面,2020年,全球自然灾害损失达2100亿美元,同比增加了26.5%。在保险损失方面,同期,全球保险损失820亿元,同比增长了43.9%。根据《2020年全球自然灾害评估报告(中文版摘要)》披露的数据显示,与近30年(1990–2019年)均值相比,虽然2020年全球自然灾害频次略有下降,但死亡人口和受灾人口的总量均大幅下降,两者分别下降了73%、50%。同时,2020年全球自然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增幅明显,较近30年均值增加约30%。


(三)灾害类型方面


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极端气温频率低,但造成的死亡人口最多,洪水灾害最为频繁,高出历史平均水平的43%;地震强震活动偏少,但森林火灾的直接经济损失高出历史平均水平的172%;风暴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大,超过了历史平均水平的64%。总体来看,全球自然灾害的类型正发生着明显的变化。造成经济社会重大损失的灾害类型,正由传统的地震、洪水等重大灾害类型,让位于由强对流风暴、野火、干旱等次级灾害。数据显示,2020年,由次级灾害造成的保险损失超过570亿元,占全球总量比重达到71%,其中主要是由强对流风暴和野火导致的。

二、新晋灾害类型—强对流风暴的主要特征及影响


从目前来看,强对流风暴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生,具有频率高、强度大的特征。瑞士再保险公司sigma的数据显示,在2011-2020年间,强对流风暴造成的保险损失占所有次级灾害导致的累计保险损失的一半以上,特别是在北美和澳大利亚地区,强对流风暴是主要造成保险损失的次级灾害类型。在北美地区,强对流风暴的累计保险损失甚至超过了所有传统重大自然灾害的累计损失。


通常情况下,强对流风暴表现为持续时间较短、范围较小的特点,但也往往具有极端的破坏强度。强对流风暴通常会带来龙卷风、降雨甚至冰雹。从灾害损失来看,通常冰雹造成的损失最多,其次是龙卷风和降雨。根据统计数据,大约50-80%的强对流风暴损失是由冰雹造成的。冰雹的破坏潜力与冰雹直径和体积以及地面风速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较小的冰雹会损害庄稼和水果,当冰雹直径为2-3厘米时,可损坏建筑物、玻璃结构和车辆的部分。


通过对全球数据和案例的梳理发现,冰雹已成为太阳能装置受损的重要因素。这一方面源于全球能源变革,光伏发电设备的大幅增长。在美国,仅在2019年新铺设的太阳能农场项目就覆盖了3万个美式足球场。在欧洲,近三年内,光伏集热器的安装总面积就增加了25%。另一方面太阳能光伏板的标准和相应的法规还未完全将这种自然灾害风险纳入其靠考察之中。现有的设计标准仅要求光伏板可以承受中等冰雹冲击,但冰雹直径超过3 cm的严重事件,可能会导致太阳能光伏板变形,甚至微裂纹,这对光伏板的影响可能不会立即显现,但是它们可能会损害面板的功能,造成效能下降、维护成本上升以及火灾等损失。随之而来的,就是相关的保险索赔可能会持续扩大,现有保险产品的面临较大的风险缺口。例如,2019年5月,德克萨斯州发生的一次冰雹,导致一家太阳能农场产生了7000万美元的保险赔付。但同时,也要看到,太阳能电池板对强对流风暴的脆弱性,也将有可能成为保险业帮助社会减轻气候变化影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领域。


三、全球保险业的可行应对举措


从长期来看,在动态的社会经济趋势和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将持续上升。在这种背景下,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防护网,保险行业将越来越有责任通过有效的风险转移解决方案来增强全球弹性。这需要保险业更好地了解当前全球所的各种自然灾害及其发展趋势。


一是推动再保险行业在实现行业风险平衡对称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方面继续关注暴露于传统自然灾害风险且保险普及率仍然较低地区的适当风险模型,一方面加快形成更好的建模能力来分析影响次级灾害的主要因素。


二是持续提高全行业灾害风险评估的建模能力。目前,全球保险业在次级灾害风险方面的建模能力仍然有限。对于洪水和强对流风暴等次级灾害风险已经采用概率模型,并依靠数字技术的模拟仿真来持续改进。但对于其他次要灾害,相应的适配模型仍处于研发的起步阶段。其中由于需要考虑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对于野火的风险模型建设尤其具有挑战性。


三是在风险评估中纳入前瞻性信息。随着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和频率趋势的急剧增加,当根据历史损失统计数据进行校准时,即使是复杂的模型也可以返回偏差的风险估计。这是因为后者并不总是适合现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对次级灾害风险评估与现实情况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因此,保险公司需要系统地评估历史损失数据的代表性,识别潜在的统计制度变化,及时了解最新的科学发现,并将前瞻性观点纳入风险评估。


四是将提升次级灾害危险风险知识作为优先选项。长期以来,保险公司都将重心放在传统自然灾害风险方面。但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次要自然灾害事件和相关损失日益突出,因此需要全行业更多地关注这种类型的风险。随着经济财富的积累,人口的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受灾地区的财产价值正在增长。全行业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加快建成全面掌握次级灾害风险评估的知识体系。

相关新闻
热点新闻
投票
查看结果
Tags

站点地图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 2025 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UJCMS

琼ICP备20001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