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相苏纳克职位危机:主要发达国家困境的一个缩影

2022-11-16 00:00


距离苏纳克正式就任英国首相,不过短短两周时间,北京11月8日消息,伦敦市中心爆发抗议,数千人冒雨集会要求提前举行大选。抗议者要求苏纳克下台,保守党政府下台。同时,英国最大护士工会组织皇家护理学院宣布,未来几周内,该组织成员或将举行全国性大罢工。这也是该组织成立106年以来,首次号召所有成员参与罢工。数十万民众要求重启大选。一场新的政治风暴正在酝酿中。

一.苏纳克辞职的表面原因

苏纳克是英国首位印度裔首相,其上任后的主要执政目标就是立即纠正前任特拉斯政府犯下的错误,拯救陷入困境的经济。作为英国前财政大臣,民众对他抱有很大的期待。然而,上任后那些曾经让约翰逊和特拉斯政府头疼的难题苏纳克却迟迟未能拿出解决办法,甚至为了弥补国库的预算亏空,还大幅提高了国内税收,试图从民众手上收取更多财富。英国国内通货膨胀率突破双位数,生活成本飞涨,但薪酬待遇并未增加,导致民怨增加,无法获得民众的好感。另外,苏纳克在英国富豪名单中也是榜上有名,路透社称苏纳克是历届英国首相中最富有的人,其一路走来的教育背景一直延续着英国贵族和上流社会的传统路径,加之苏纳克精致昂贵的衣着打扮,使得英国民众认为首相“脱离工薪阶层”、“难以理解普通人的奋斗”。与此同时,英媒曝出苏纳克的岳父在俄乌冲突后,一直在与俄罗斯做着生意,这与苏纳克的反俄论调截然不同,使得英国民众对其任职的目的和公信力产生了质疑。

二.苏纳克职位危机的根本原因

苏纳克的窘迫境地与英国面临的困境密不可分,归根结底还是经济问题,这也是英国保守党乃至整个英国同样面临的难题,其实也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而这一问题早就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1英国的经济社会问题,短期找不到解决办法


经济低迷时需要扩张的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然而特拉斯减税预算案引起的市场震动说明,英国目前无法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为应对新冠疫情,2020-2021年,英政府持续扩大财政开支和赤字,仅2020年政府开支占GDP的比重比2019年提高了近11个百分点,因此而推高了债务规模,政府累计债务占GDP比重从2016-2020年的85%以下,上升到2021年的103.6%。面对高企的国家债务,不得不削减政府开支,实行紧缩财政政策,这也意味着对经济的进一步打击。在货币政策上,按照经济学理论,抑制通胀率快速上升的有效途径是紧缩货币政策,提高利率。英国的通胀在今年8月小幅回落至10%以下后,9月重回两位数区间。数据显示,英国9月CPI同比增幅达到10.1%,依然维持着高通胀水平。疫情后,英国央行最早开始加息,行动早于美联储。但加息幅度一直较小,在2021年底加息15个基点后,于2022年2月、3月、5月、6月分别加息25个基点,后于8月、9月分别加息50个基点,七次加息215个基点,基准利率升至2.25%。而美国的加息幅度则比较激进,自今年3月起5次共加息300个基点,基准利率达3.00%-3.25%区间。

英国对激进加息的顾虑主要来自对经济的担忧。英国经济走势不及美国,因此在加息路径上谨小慎微。英国央行十月因为前首相特拉斯的债市波动危及到英国养老金兑付,不得不出手干预,表示要买入650亿英镑的政府债券以释放流动性,而释放流动性与紧缩货币政策是矛盾的。由此英国经济陷入了“购买国债释放流动性”与“紧缩抗通胀”的两难境地。加之工业生产、消费信心、经济增长显著放缓,参与对俄制裁俄导致的本国能源价格飙升,导致民怨四起,苏纳克政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将不可避免地会面临职位危机,其实质是保守党内无法解决当前矛盾而引发的对经济衰退的担忧。

2.产业空心化,难以找回帝国的昔日辉煌

20世纪90年代开始,英国进入了“去工业化”的阶段。工业增加值占国内GDP的比重从1990年的27.7%持续下降到2021年的17.7%。进入21世纪,英国工业的世界地位继续下降,其工业增加值占世界比重从2000年的4%下降到2021年的2.076%。工业衰退导致英国工业品和消费品很大程度依赖进口,货物贸易常年处于逆差状态。由此带来的英国贸易总额也常年处于逆差状态。但凭借英镑汇率的高估和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其贸易逆差近20年每年都维持在几百亿(100-300亿英镑)英镑范围内。然而,随着疫情以来全球供应链受到冲击,英镑贬值,原材料价格暴涨加之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价格飙升使英国的进口成本大增,加速了国家的入不敷出。

在上世纪80年代制造业衰退的同时,英国服务业地位持续提高。1995年英国服务业占GDP比重为64.87%,2021年提高到71.63%。服务业增加值从1995年的8734.65亿美元提高到2021年的2.28万亿美元,是2021年工业增加5641.2亿美元的4倍多。英国的服务贸易一直是英国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为英国贡献贸易盈余,2021年服务贸易顺差1362.72亿英镑。金融是英国服务业的第一大支柱,它提供了最多的税收和贸易顺差。其次是教育和旅游。数据显示,在2020-2021学年,英国各大学留学生总数已超60万,美国为123万,但英国的人口仅为美国的1/5、GDP仅为美国的1/6。而教育和旅游,本质上是在享受英国数世纪积累的文化和声誉成果,并没有新的价值创造。此外,由于服务业的需求弹性较大,在近20年的几次危机中,英国的经济更容易受到影响。人们首先削减的就是可选消费品,例如服务,旅游减少,出现融资下降等等。尽管英国近年已经加大了对制造业的投入和关注力度,其中,制药行业、航空航天、化工业、交通设备等中高端技术制造业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在“疲软”的国际经济和动荡的国际政治背景下,英国制造业却很难得到有效提升。面对长期积累经济结构失衡,苏纳克政府很难在短时间内真正逆转经济颓势,因此其首相一职在上任后遭遇动荡也是必然。

英国贸易差额(1990-2021年)

单位:百万英镑英国:贸易总额:差额英国:商品贸易:差额英国:服务贸易:差额
2021-17572.00-153844.00136272.00
20207557.00-133530.00141087.00
2019-36148.00-148172.00112024.00
2015-31742.00-126503.0094761.00
2010-27207.00-99567.0072360.00
2005-30571.00-73714.0043143.00
2000-13568.00-39843.0026275.00
19952317.00-13119.0015436.00
1990-11135.00-19336.008201.00

数据来源:Wind金融终端

3.金融中心地位下降,英镑国际流通性降低

在17世纪末期,英国中央银行成立。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与变迁,英国在金融领域站稳了脚跟,伦敦曾经是举世瞩目的世界金融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上世纪30年代的全球经济大萧条使英镑日渐式微,接踵而至的二战亦颠覆了英镑和美元的国际地位。进入21世纪后英国经济经受多次强烈冲击,2008年美国次债、欧债危机、脱欧危机、新冠疫情危机、乌克兰危机等,每一次危机都给英国造成不可逆转的灾难性后果,首都伦敦作为世界金融地位显著下降。自2016年英国公投决定脱欧,到2020年最终完成脱欧,金融业已将大约7500个工作岗位和超过1.2万亿英镑资产从英国转移到其他欧盟国家,由于脱欧协议中没有关于金融领域的内容,导致英国银行无法进入欧盟市场,其他在英国开设的银行,例如摩根大通与摩根士丹利,也因此加快了逃离英国的步伐。

英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衰落还体现在英镑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下降。英国是世界最早实行工业化的国家,并在国际金融业中占统治地位。因此,英镑曾经是国际结算业务中的计价结算使用最广泛的货币。但是在一战和二战以后,英国经济地位不断下降。但进入21世纪后,随着英国主动或被动卷入的每一次危机都给它造成不可逆转的灾难性后果,尤以脱欧为甚,动摇了国际社会对英镑的信心,并危及其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在2020年第一季度英镑在国际支付市场份额为7.07%,而今年第一季度其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下降为4.97%。今年十月,特拉斯政府的迷你预算案又再一次加剧了英镑贬值,英镑兑美元接近平价,甚至有倒挂趋势,英镑的大幅贬值,加速削弱了英镑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流动性国际使用和扩张。

面对深刻的经济危机,对苏纳克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带领英国走出迷茫,是否能够履行他作为保守党领袖的职责修复英国经济走出困境,决定着他未来职位的稳定性。

结论:英国经济的困境,是发达国家的缩影,需要创新政策

英国可能会出现首相的频繁更换。英国首相面临的困境只是英国经济政治困局的一个缩影,如其根本矛盾不能解决,苏纳克的任职可能也会十分短暂。英国政府会像日本政坛一样出现首相的频繁更迭,如20世纪90年代出现“十年九相”的情况,其中有大量任期短得让人吃惊的首相。作为曾经的世界霸主,英国应思考自己的前路在何方。

英国经济和社会不堪承压,没有能力继续跟着美国跑,需要增加独立性。自2016年脱欧公投以来,英国对外政策紧跟美国。英国脱欧,看似甩掉了欧盟这个大包袱,但也遭遇到了欧盟的隐形排斥,金融中心在转移,与欧盟国家关系密切的企业在转移,这些利益的损失,让英国的衰落逐步加速。英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也不断下降,其占全球经济比重从2015年的3.933%下降到2021年的3.316%。过去几年,美国尽管口头上对英国脱欧非常欢迎,但是却并未给予英国任何实质性的好处。在对俄罗斯制裁上,英国紧随美国,导致能源价格上涨,汇率贬值,刚刚恢复增长的经济掉头转向下跌,这说明英国经济脆弱,不堪承受来自外部的各种压力,唯有增加国家对外政策的独立性,从国内经济增长和居民生活安定出发,才能维持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英国经济需要新的政策和思路。英国经济的衰落,不仅表现在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进入21世纪以来还在持续下降。1998-2002年英国英国经济占全球比重在5%以上,目前只有3.3%左右。从数据来看,主要发达国家除美国外,自2007年以来经济增速长期低迷,危机频发,货币和财政政策逐渐失效,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持续扩大财政赤字的 政策并没有带来经济增长的恢复。英国是发达国家中衰退最为严重的国家,预计2023年的经济增长在G7俱乐部中垫底(IMF),其经济衰退预计会延续到2024年年中,创下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最长的一次衰退。经济发展是有其自身规律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解决不了的问题,说明解决问题的思路要调整,可能需要在分配政策、科技政策、劳工政策、汇率和国际收支平衡等问题去解决,需要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帮助发展中国家来实行共同发展。

英镑宽松会带来汇率贬值。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英镑实行宽松政策,如果没有转化为国际社会的经济发行,英镑的流动性就会主要在境内打转,如果没有转化为国内资产价格上涨,就必然会带来国内物价上涨。英镑无论是作为储备货币还是作为结算、交易货币,其地位与美元、欧元差距悬殊,过度宽松乃至大量财政赤字必然会带来国内物价上涨和对外贬值。未来,英镑汇率贬值也许是解决英国经济难题的一个阶段性政策选择,通过贬值刺激出口,改变英国的国际收支逆差实行经济持久增长。


相关新闻
热点新闻
投票
查看结果
Tags

站点地图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 2025 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UJCMS

琼ICP备20001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