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作出了总体部署。“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本将梳理《通知》具体内容,同时对内容中强调的关于互联网+,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绿色金融等重点进行解读。
01 循环经济各项指标持续改善
《通知》明确提出,到2025年,主要资源产出率比 2020 年提高约20%,单位GDP能源消耗、用水量比2020年分别降低13.5%、16%左右,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6%以上,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0%,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 60%,废纸利用量达到6000万吨,废钢利用量达到3.2 亿吨,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 2000 万吨,其中再生铜、再生铝和再生铅产量分别达到 400 万吨、1150万吨、290 万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 5 万亿元。相较于2020 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不变,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需提高约4%,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需提升10%,废纸利用量需增加500多万吨;废钢利用量约增加0.6亿吨,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增加 550 万吨,其中再生铜、再生铝和再生铅产量分别需增加75万吨、410万吨、50 万吨。
表1 循环经济主要指标与2020年对比
02 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当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仍面临重点行业资源产出效率不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规范化水平低,回收设施缺乏用地保障,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难,大宗固废产生强度高、利用不充分、综合利用产品附加值低等突出问题。我国单位 GDP 能源消耗、用水量仍大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铜、铝、铅等大宗金属再生利用仍以中低端资源化为主。动力电池、光伏组件等新型废旧产品产生量大幅增长,回收拆解处理难度较大。稀有金属分选的精度和深度不足,循环再利用品质与成本难以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材料要求,亟需提升高质量循环利用能力。
03 重点推进三大任务,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一是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重点产品绿色设计、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园区循环化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和城市废弃物协同处置;
二是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包括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提升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水平、规范发展二手商品市场和促进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深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建立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加强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废旧农用物资回收利用,推行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
四是 五大工程+六大重点行动,形成示范效应
《通知》部署了五大重点工程和六大重点行动,包括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园区循环化发展、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创新等五大重点工程,以及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等六大重点行动。
重点亮点解读
01 提倡利用互联网手段,提升再生资源配置效率
信息技术对于优化循环经济的资源配置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知》多次提到“互联网+”,如积极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 “互联网+二手”模式发展、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网络。
再生资源货源散、回收难是行业的发展瓶颈。以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回收模式,一是解决了群众二手物品处置难、价格低的问题,调动群众进行分类回收的积极性,从源头减少了大部分的资源浪费;二是可以实现回收全流程信息追溯,完全纳入可追溯监管的范围,做到公开、共享,规范了再生资源行业秩序;三是精准匹配客户,线上随时下单、线下精准对接落实回收服务,极大节省了时间成本,同时减少了较多的转卖环节,降低了回收环节成本;四是实现闲置物资的全品类回收,统一回收、分拣、调配、处置等。
早在201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指出,要鼓励发展“互联网+旧货”、“互联网+资源循环”,促进循环消费。未来,政府层面应考虑出台更多相关细则以及直达实体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进行积极创新和探索,使行业向数字化与规范化发展。企业层面,积极探索商业模式的创新,提高整个行业的运营效率。可以预见,未来这个市场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
02 强调产业全生命周期回收管理和全产业链污染治理
《通知》提出研究制定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构建涵盖汽车生产企业、经销商、维修企业、回收拆解企业等的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信息交互系统。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管理平台建设,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体系。实施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专项行动。
所谓“全生命周期”是指“从摇篮到坟墓”,以系统的思维方式去研究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每个环节中的资源消耗、废物产生情况。传统的生产设计理念只注重“生产成本”、“产品使用”忽视“资源消耗”、“生产污染”等,未来政策应考虑把环境成本加入到生产成本、使用成本和回收成本中。
03 绿色金融、绿色教育保障循环经济关键技术创新
循环经济发展必须有一定的技术条件作为支撑。目前许多企业面临的环境污染大、能源消耗高、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很大程度是因为缺乏关键技术支撑。技术已成为许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障碍。积极开展资源型固废源头减量减害、绿色过程调控、高质量循环利用重大科技问题研究,促进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的循环经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技术的发展要靠资金的支持,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绿色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关键技术;要加强循环经济领域技术人才的吸纳和培养,同时还要注重产学研的结合,大力发展绿色教育。
04 坚持市场主导,鼓励用市场化方式解决问题
《通知》提出要坚持市场主导。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参与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增强循环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合理收费制度的建立是实现运营主体企业化和运营机制市场化的基础,这方面国际有很多经验借鉴。《通知》提到,通过市场化方式确定城市废弃物协同处置付费标准。
《通知》还特别提到,鼓励对循环经济开展第三方评价。第三方评价机构是指介于委托方和被评价方之间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能够按照科学的评价方法对各级各类社会活动开展客观公正评价和判断的专门评价组织,具有独立性、公平性、专业性以及服务性等特点。因此应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价的作用,积极培育和依托社会第三方机构参与循环经济的评价,是循环经济规范发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