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走市场之路,则必须增强分布式光伏市场驱动力。本文认为应从四个方面着手:1、鼓励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以特色小镇为载体;2、探索分布式光伏进入碳排放权和绿证交易市场路径;3、鼓励创新金融产品,拓宽支持分布式光伏融资渠道;4、完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项目监督和市场监管。
面对后补贴时代诸多问题和挑战,分布式光伏产业如何实现从补贴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这是亟待解决的一个命题。本文认为,未来政策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01、鼓励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以特色小镇为载体
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规模的扩大,首先必须依靠产业本身的经济性和竞争力,而经济性和竞争力的提升核心是提高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和开拓多元市场。这些都离不开研发的投入和人才的支撑,以特色小镇为载体来促进分布式光伏的创新和市场化发展值得探讨。
特色小镇是一种新型产业空间组织形式,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特色小镇以“三生融合”的新理念、“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新运行模式对原有产业进行提升,即用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进行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知识含量、附价值含量,如光伏+储能技术,再如隔壁售电的交易模式。分布式光伏可依托特色小镇载体,最大化地激发其创新创业的动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案例:秀洲光伏小镇
(1)产业发展基础:“秀洲模式”打破发展困境
秀洲的光伏产业,是从一片空地上规划建设起步的。2012年12月,浙江省政府批准在嘉兴市秀洲区开展太阳能光伏产业“五位一体”创新综合试点,嘉兴成为全省首个光伏产业创新试点市,试点落户嘉兴城西的秀洲区。这是机遇,更是挑战。当时,光伏对社会还尚属于新鲜事物,国内光伏应用项目在2009年才起步,分布式光伏更是鲜有人知。特别是分布式光伏的项目分散,建设、推广与运营均存在较大难度。多年来,秀洲区深化试点工作,一套分布式光伏应用电站建设、运营和金融方案的“秀洲模式”探索形成,并被国家能源局推广到全国各省市区。
“秀洲模式”是秀洲光伏产业发展的宝贵财富,是针对分布式光伏应用的整套解决方案。高新技术园区管委会整体掌握、统筹安排屋顶资源,平衡分布式电站建设资源的分配,统一屋顶租赁标准和合同能源管理,并由产业园区下属国资公司出资成立专业运维公司,负责辖区内所有分布式光伏电站的电费结算、运行维护等服务工作。
(2)产业发展成果斐然
一是产业竞争力强。自2012年光伏产业“五位一体”创新综合试点启动以来,秀洲区探索出一条“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一管理”的分布式光伏应用路径,打造了一条覆盖从光伏产品和生产装备制造到光伏发电运营维护等的完整产业链,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特色小镇的打造,使得小镇紧紧围绕光伏产业全链条,实施产业专精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从光伏电池、组件到电站投资、运维、检测等完整的全产业链,进一步增强了产业的竞争力。拥有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的旭科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光伏行业龙头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投资的总计20亿元的4GW组件和发电系统创新中心项目、国内首家自主研发树脂金刚石切割线生产工艺的浙江瑞翌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全国500多个项目提供检测认证的检测单位嘉兴鉴衡检测中心等有实力、有潜力、有竞争力的企业和项目纷纷落户小镇。截至2018年底,小镇入驻企业317家,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企业114家(包含规上企业34家),引进世界500强企业2家、中国500强企业2家、行业隐形冠军企业1家。2020年总投资5亿元的嘉兴阿特斯技术研究院项目正式开工建设。据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将有5名博士入驻,专门开发高效异质结电池和组件产品,持续进行新型电池技术的研发、推广和产业实践。
二是产业生态完整。光伏小镇力图把光伏产业做大做强,光伏小镇成立以来突出高端产业全力打造光伏产业生态圈,积极引进与培育了阿特斯集团、上澎太阳能等知名光伏组件企业,福莱特集团、瑞翌新材料等配件企业,韩国奥瑟亚OCI公司等运维企业,以及嘉兴鉴衡检测中心、朗新新耀—阿里巴巴光伏云平台等检测单位。如今的秀洲光伏小镇,一个涵盖研发创新、光伏组件、核心设备、光伏材料、光伏电站、互联网运维、检测认证等各方面的产业链完整、上下游联动的光伏产业生态圈已然形成。
三是产业与区域融合程度高。分布式光伏的不断发展,使得光伏发电走进寻常百姓家中,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家庭申请加入自建光伏电站行列,也为当地的光伏产业注入了一股新鲜活力。居民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不仅可以满足家庭用电需求,还可以通过将多余电力卖给供电公司获得收入。
企业对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使用同样热情高涨,嘉兴地区的企业纷纷投入到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使用之中,不仅能有效缓解企业的用电难,也能成为企业节能减排的有力抓手。家庭、企业等应用市场的不断扩大,对于缓解光伏上游企业产能过剩也有一定的作用。在特色小镇创建发展的这几年,嘉兴的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在全国遥遥领先。
02、探索分布式光伏进入碳排放权和绿证交易市场路径
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和全国碳排放权配额的启动,给分布式光伏带来了新的机遇。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带动就地消纳,更多企业选择使用绿电可以带动一部分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的市场。但是如果能够利用目前建立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绿证交易市场,则可以作为补贴退出之后的收益补充。
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100MW的光伏项目每年可以开发出11万吨CCER,全生命周期内最多可以开发21年,全生命周期内最多可以开发出231万吨CCER。根据当前北京CCER成交价20元/吨计算,100MW的光伏电站通过碳交易可以额外增加4620万的收益,相当于1.5年的发电量收益,也相当于每度电可额外收益2.3分。这部分收益可以有效降低7%左右的LCOE(按年利用小时数1000小时,上网电价0.3元/kWh测算),可保障全国光伏电站实现平价上网,甚至低价上网,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但是鉴于目前分布式光伏分散、小型的问题,如何利用这两个市场,还需要做出一些体制机制的探索。在碳交易市场,浙江温州已经做出可一些有益探索。
案例:浙江温州启动分布式光伏碳资产聚合试点
在浙江省乐清市能源数据中心,3家分布式光伏用户签下温州市首批分布式光伏碳资产聚合合作协议。协议达成后,国网乐清市供电公司将聚合这3家用户的碳减排量资源,并经国家“绿色认证”,未来这些经过认证的碳减排量资源就可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交易。这也是国内首个户用分布式碳资源交易案例。
对于分布式光伏使用者来说,因为用户装机容量比较小,申报核证成本很高,而且成功率较低,之前光伏发电只能通过售卖电量获取收益,现在由供电公司帮助,还可以折算成自愿减排量,,经核证后可以进行交易,能获取额外的收益。
业界认为,温州此次试点有助于盘活广大零散的普通分布式光伏用户进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催生碳排放交易新业态。据温州市能源数据中心统计,温州市域当前分布式并网光伏项目超过1.55万个,合计并网容量46.4万千瓦。同样具有“绿色认证”权的风电、水电资源在温州也较为丰富,合计装机容量有77.4万千瓦。此次分布式光伏碳资产聚合试点启动,将为绿色能源资源带来“碳”机遇,同时有效推动乐清市清洁能源优化配置,助力温州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上迈出坚实步伐。
我们需要继续探索分布式光伏聚集的模式,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绿证交易市场,这是促进分布式光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03、鼓励创新金融产品,拓宽支持分布式光伏融资渠道
如何消除金融机构与光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解决分布式光伏融资难的关键。目前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方式之一是融资租赁,其资金成本在8%-12%之间,对于一些刚进入行业的小企业来说还较高,中小企业更希望能够获得银行贷款或类似利息的资金,考虑到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的要求,比较可行的渠道有两种:一是由政府牵头组织建立信用平台体系,对进入平台企业的资质、信用进行考核和分级,作为金融机构融资的信用调查依据。二是由光伏企业自行组建行业联盟,通过彼此信用担保等方式提升信用等级和资本,满足金融机构的融资门槛。
大力鼓励绿色金融支持分布式光伏发展。绿色金融定义为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分布式光伏产业又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两者是天然的组合关系。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绿色投融资的激励措施,包括通过再贷款、专业化担保机制、绿色信贷支持项目财政贴息、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等措施支持绿色金融发展。在这样的优势之上尽快创新绿色金融产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融资,用于支持分布式光伏建设市场和分布式光伏消费市场。
案例:3亿元绿色金融支持梅州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
2020年7月,梅州客家村镇银行与中国核工业集团下属控股企业中核国贸、厦门核顺能源公司举行分布式光伏项目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三方联手创新金融产品,积极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发展理念,每年主要面向农村地区投入1亿元信贷资金,为符合条件的各类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提供低息长期贷款,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健康发展。
由于分布式光伏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回报率相对较低但比较稳定的特点,因此,需要长期低利率的信贷支持才有利于新能源项目的推广。梅州客家村镇银行将光伏发电作为该行绿色金融重点支持领域,与中核国贸等优质光伏龙头企业合作,计划通过在今后三年在我市建设总容量约60兆瓦的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利用光伏发电6000万度,减排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7.2万吨,减少标准煤消耗1.92万吨。
04、完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项目监督和市场监管
要夯实新型电力系统基础,增强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和灵活性。积极进行配电网建设改造,推动智能电网建设,满足分布式电源接入需要,全面构建现代配电系统。构建完善的辅助服务市场,从电力系统全局考虑灵活性调节的问题,提高灵活性电源的利用效率,可以借鉴更多的光储应用场景,而不是采用行政命令一刀切,要求各个项目均配备储能单元。
加强分布式光伏市场监管。一是加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监督。各级地方政府不得随意设置审批和收费事项,不得限制符合国家标准和市场准入条件的产品进入本地市场,不得向项目单位提出采购本地产品的不合理要求,不得以各种方式为低劣产品提供市场保护。二是依据国家能源局的分布式电源监管办法制定监管实施细则,明确接入技术标准,加强接入服务,反工程垄断等监管。
参考文献:
[1] List F . The National System of Political Economy[J]. Longmans, Green, and Co. 2011.
[2]中国光伏二十年发展历程,弹指一挥间!https://www.sohu.com/a/357768705_294689
[3]全球光伏龙头,为何决定衣锦还乡?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527075
[4]曹虹剑,吴红霞,贺正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理论、政策与实践——文献综述[J].产业组织评论,2017,11(01):129-151.
[5]刘家顺、杨洁、孙玉娟. 产业经济学[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6]分布式光伏正式进入3.0时代 http://www.nea.gov.cn/2017-07/24/c_136468485.htm
[7]我国光伏补贴政策的演变 https://www.sohu.com/a/422028658_749304
[8]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19》
[9]特色小镇是块状经济改造提升的有效载体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0759511737280545&wfr=spider&for=pc
[10]夯实新型电力系统基础,推动光伏“十四五”高质量发展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2079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