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质量

2022-12-30 00:00

ESG是将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治理(Governance)因素纳入企业投资决策与经营的理念和实践。ESG引入中国以来,资本市场对企业的评价也由单一的经济绩效维度扩展至包括环境、员工、供应链等更多维度。上市公司构建完善的ESG治理体系,主动发布ESG报告,一方面,有助于市场机构和投资理解公司相关战略、发展目标、执行过程和ESG绩效等信息,规避ESG相关风险,提升利益相关方的信心,进而获得更多机构及个人投资者的青睐;另一方面,也促进企业自身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树立负责任的品牌形象,提高企业声誉,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年来,国务院、证监会、银保监会、国资委、交易所等监管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ESG相关政策指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2018年修订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考核办法(2020年修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上市规则》(修订版)、《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指引》、《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等上市公司ESG相关信息披露的关注重点由单一维度逐步扩展到ESG全维度。

综上,ESG信息披露质量对于增强监管效力、辅助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上市公司、金融机构迎来ESG信息披露政策和市场驱动双重机遇。由于我国ESG起步较晚,尚未形成统一的ESG报告披露标准,上市公司ESG理念认识不足,ESG信息披露基础薄弱,ESG报告质量大提升空间。ESG报告作为吸引投资人的重要因素上市公司应充分认识ESG报告的价值,不将其视为简单的宣传册ESG报告是体现上市公司ESG管理水平和有效性增强外界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心的重要载体,是上市公司与投资等利益相关方沟通的桥梁。下文将从报告披露框架、披露依据、披露内容、数据质量保证等方面展开论述,希望对上市公司提升ESG报告信息披露质量有所裨益

一、构建逻辑清晰、内容完整的ESG信息披露框架

ESG报告应遵循“重要性、量化、平衡性、一致性”原则一份完整的ESG报告应包括报告说明(含编制依据、编制原则、报告范围等)、董事长致辞、公司概况、利益相关方沟通/回应、实质性议题识别与分析、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回应、实质性议题披露、展望、关键绩效表、索引、鉴证报告(如涉及)等内容。

ESG报告应该明确披露重点。ESG报告中实质性议题披露为报告的重点篇幅,主要介绍汇报期内企业在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方面制定的ESG有关目标、政策、采取的行动及取得的绩效。具体细分议题可以采用总分结构,参考理念+举措+绩效+案例的逻辑阐述环境、社会、公司治理行动和绩效亮点,尽可能将目标、行动、绩效定量化。

ESG报告篇章布局要做到主题突出,结构合理,逻辑清晰,内容要注重可读性,做到通俗易懂、详略得当,确保数据可比性、真实性。在披露方式上,建议按照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三大主题分板块集中披露。为增强可视化效果,披露形式要图文并茂,可适当进行排版美化

二、以国内外主流框架、指引为披露依据

现阶段,上市公司已披露ESG报告大多依据国际(非政府)组织、监管部门、证券交易所、研究机构发布的ESG信息披露相关框架、指引进行披露(详见表1、表2),有些国家如欧盟、英国、美国等对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还会有相关立法要求。我国国内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属于自愿披露,尚未有统一、标准的ESG披露规范和指引。作为上市公司,需要根据企业的国际国内影响、形象、声誉、利益相关方构成、筹集资金地点、业务发展布局以及企业ESG活动等,确定ESG信息披露所依据的标准。若投资者涵盖境外投资者,需要彰显国际形象,信息披露应主要依据国际相关框架、指引进行信息披露;若投资者仅涵盖国内投资者,应主要依据国内ESG相关自愿披露指引,同时参照国际ESG报告框架进行披露。

目前,我国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主流的参照指引包括全球可持续发展标准委员会(GSSB)发布的《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社会责任指南(ISO26000)》、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指引》附录二十七—《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南(CASS CSR 5.0)》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

表1 国外ESG信息披露框架

1670142532132.png


表2 国内ESG信息披露通用指引

1670142875293.png

三、以实质性议题披露为抓手,回应利益相关方关切

重要性、实质性是撰写ESG报告的原则之一,意在突出对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方产生重要影响的有关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事宜。上市公司通过开展实质性议题评估,综合考虑对利益相关方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分析并识别出高度、中度、低度重要议题,对各项重要议题进行响应与披露,并重点回复高度重要议题。确定实质性议题有两种方式,一是借鉴行业领先上市公司披露的实质性议题,是通过开展利益相关方问卷调查,采用重大性矩阵分析确定。

比如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们营养需求的基本保障,对提高农民收入和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畜牧业践行ESG信息披露与我国“共同富裕”、“双碳目标”等战略目标同向而行、同频共振。以某优秀畜牧业上市公司为例,通过梳理包括减污降碳、发展循环农业、食品安全保障、防范疫病疫情、完善供应链管理、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畜牧业的部分实质性议题,建立评估矩阵,最终确定实质性议题的重要性排序,并在ESG报告中进行相应披露。

表3畜牧业部分实质性议题及披露内容

1670143021245.png


在我国双碳目标政策背景下,畜牧业上市公司ESG中的环境主题披露可以结合《“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31号、《关于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十四五”全国畜禽粪肥利用种养结合建设规划》等政策进披露,如国家、地方关于构建种养循环可持续发展、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等多项国家、行业和区域政策要求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的实质性议题可以参阅表3内容。

四、加强量化数据管理 保证披露质量

ESG报告的精髓是量化数据。量化数据既是体现上市公司ESG治理绩效的有力证明,又是上市公司ESG管理精细化水平的具体体现。ESG数据具有统计对象量大、统计指标面广、数据采集上报环节多的特点,如何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数据可比性和报告的质量,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开展:

一是建立ESG信息披露管理体系建立ESG信息内部治理架构(高层管理者负责制)、规范化数据采集流程,设置ESG披露专职人员。制定统一的数据收集表单、数据披露口径和测算标准,建立统计台账和错报、漏报惩罚机制。

二是做好数据核查采用逻辑校验、经验校验核查、统计数据与业务数据比对、数据抽查等手段,对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合规性、合理性进行核查。

三是加强相关人员培训。聘请专业机构对上市公司相关人员开展ESG信息披露专项培训,包括数据填报、核算、分析、解释等,提升数据填报、处理技能,提高数据统计核算效率和准确性。

四是搭建ESG数字化系统搭建ESG信息数字化平台可开通定量数据填报、底稿上传、数据比对等功能,实现ESG定量数据自动测算,规避人工核算错误。同时,数字化系统可实现ESG数据持续监测,方便上市公司对历年数据进行比对,查找问题。

五、结束语

ESG信息披露既是手段是目的,上市公司基于ESG信息披露全面了解ESG治理问,实现以促建、以促改,进而将ESG整改措施纳入到公司的发展战略、合规运营、安全环保、人才培养、供应链管理、风险管理等各个环节,以提升上市公司ESG管理水平和质量,根本目的在于通过ESG的非财务指标的管理和披露加强上市公司与利益相关方沟通,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关新闻
热点新闻
投票
查看结果
Tags

站点地图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 2025 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UJCMS

琼ICP备20001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