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透视】海南蓝色债券的发展

2021-06-21 00:00

蓝色债券的发行背景

据联合国统计,地球表面超过2/3被大海覆盖,而大约90%的国际贸易都是通过海上运输所完成的,海洋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依托。但受气候变化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海洋生态圈已变得越来越脆弱——过度捕捞使全球鱼类种群减少;气候变暖以及海洋酸度变化使部分地区珊瑚礁濒临灭绝。而海洋生态平衡的缺失则使沿海社区更容易受到极端天气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仅在2017年,自然灾害就给全球经济造成了约3400亿美元的损失,破坏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活。

为了解决海洋问题带来的严峻挑战,拓宽可持续发展的融资渠道,蓝色债券应运而生。蓝色债券是指通过公募或私募的方式向投资者募集资金用于可持续型海洋经济项目的债券,是绿色债券在海洋领域的应用。随着全世界对海洋环境和生态保护的日益重视,蓝色债券有望成为沿海国家和地区实现可持续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融资工具。

世界首支蓝色证券的发行

世界上第一项蓝色债券计划是塞舌尔主权蓝色债券,该10年期债券于2018年10月发行,金额为1500万美元。发行债券的目的是保持和维护塞舌尔群岛周边的珊瑚生态,扩大海洋保护区,为塞舌尔发展蓝色经济提供资金支持。据相关研究,到2030年,世界90%的珊瑚礁将面临灭绝的风险。这支蓝色债券的具体协议是由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召集世界银行、各大投资机构以及沿海国家共同商讨出的。通过这支债券,塞舌尔政府承诺保护海岸附近至少30%的海洋区域,包括珊瑚礁、红树林以及其他重要海洋生物栖息地。而作为交换,塞舌尔可以重组其主权债务,从而享受较低的利率和更长的还款期。协议中,世界银行为其1/3的本金提供还款担保,联合国全球环境基金提供500万美元优惠贷款,使票面实际利率从6.5%降至2.8%,而由此节省下来的资金会以信托基金的形式用于保护海洋生态区和促进渔业发展。2019年1月,北欧投资银行( Nordic Investment Bank, NIB)发行该机构历史首支“北欧-波罗的海”蓝色债券,旨在为波罗的海区域污水处理、水污染防治和生物多样性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该债券期限为5年,票面利率0.375%,募集资金20亿瑞典克朗(约合2.07亿美元)。由于缺乏统一标准,该蓝色债券采取了绿色债券框架。

中国蓝色债券发行现状

2020年1月,中国银保监会在《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提出探索蓝色债券等创新型绿色金融产品,支持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目前中国累计绿色债券的发行量约为1.2万亿,位居世界第二,这为发展蓝色债券奠定了一定的市场基础。随着中国政府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中国蓝色债券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目前中国已成功发行两只蓝色债券,其中第一支蓝色债券由中国银行于2020年9月发行,这是中资及全球商业机构首支蓝色债券,包括三年期5亿美元和两年期30亿元人民币两个品种。募集资金用于支持中国银行已投放及未来将投放的海洋相关污水处理项目及海上风电项目等。同年11月,兴业银行香港分行发行了另一支境外蓝色债券,该三年期美元固定利率蓝色债券共募集资金4.5亿美元,全部用于海上可再生能源、可持续海洋经济、海洋环境保护及沿海地区气候变化适应等海洋相关的绿色项目融资。值得一提的是,蓝色债券美元品种的认购受到国际投资者特别是ESG相关投资机构的热捧。


海南自贸港发展蓝色债券的可行性

01

海南拥有全国60%以上的海洋资源,但海洋生产总值仅占全国的1.7%,蓝色经济发展空间巨大,可在渔业、旅游业、航运业以及海上可再生能源发展上有效结合蓝色债券,让金融更好的服务于实业。以渔业为例,大自然保护协会(TNC)预测,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食物浪费现象的泛滥,未来十年,全世界大约会有1500亿到3000亿美元投入到水产养殖基础设施建设中去,而其中大部分都将危及沿海生态系统的平衡。而更加可持续的水产养殖系统面临很大的融资困难,蓝色债券则可成为提供此类投资的重要途径。此外,珊瑚修复与养殖在维护海洋环境和海岸安全以及旅游业发展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相关技术的研发经费一直较少,这也是蓝色债券可扶持的一类项目。

02

海南自贸港建设以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重要前提。自1950年塑料大规模应用以来,大量的塑料制品废弃物导致各类环境问题频出,对海洋的危害尤其严重。2020年海南颁布了国内第一部禁塑地方法规,禁塑令的实施有效保护了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但替代品不足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的发展目前仍然存在缺口。随着政策的持续推进以及国内可降解塑料的产能优化,蓝色债券可在材料科学和塑料替代品产业发展方面提供资金支持。

03

将蓝色债券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效结合。科学研究表明,通过修复珊瑚礁、红树林以及在近海养殖贝藻等手段来捕获大气和海洋中的碳是一种比较廉价的碳捕获手段,这种形式捕获和固定的碳被称作为“蓝碳”。以贝类养殖固碳为例,这种由自然驱动吸收的碳储存寿命长并且固碳效率远高于人工种林。未来随着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快速发展,投资者或可投资蓝碳来获得可交易的碳信用额度。海南作为我国红树林种类最多、海洋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具备“蓝碳”技术发展所需的环境基础,蓝色债券则可为此类技术探索提供资金支持。


04

蓝色债券可助推海南海上风电发展。有测算显示,海南70米高度平均风速达6.0-7.5米/秒,是我国海上风资源最好的地区之一。但截至目前,海南省尚未有海上风电项目并网,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海南能源综合改革方案》的推进下,其海上风电装机很可能迎来突破,成为我国海上风电装机的新“增长点”。而中国第一支蓝色债券发行所募集的资金正是用于海上风电项目。海南可借鉴中国银行蓝色债券发行经验,为自贸港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05

目前蓝色债券发展历史较短,但已获得国内外投资机构的关注。海南拥有自由贸易港的特殊地位,为蓝色债券的(境外)发行带来极大的便利,很多海洋相关产业可考虑直接在海南发行蓝色债券,而海外投资者也可更加便利的搜寻优质项目。


展望与建议

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让海南发展蓝色债券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以“双循环”为依托的自贸港政策赋予了海南在金融领域更大的创新空间。因此,未来海南省可在政府引导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论,以绿色债券发行经验作为参考逐步推动蓝色债券的发展。


1. 积极推行蓝色债券标准的设立。目前全球已发现的蓝色债券屈指可数,缺乏统一标准,如中国发行的两只蓝色债券都是在绿色债券框架下完成的,然而绿色债券标准虽然包含有海洋项目但不够完善。例如《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中就不包含对海洋生态破坏极其严重的塑料产业。海南省作为国内第一个发布地方禁塑令的省份,应发挥多年来在海洋生态保护领域的经验,以绿色债券标准作为基本框架,在蓝色债券标准制定上走在中国乃至世界前列。


2. 聚焦重点投资领域,筹建蓝色项目库蓝色项目储备是发展蓝色债券市场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投资新政》提出六大保障措施,围绕项目推动、主体责任、要素保障等方面进行具体安排,提出要细化年度项目清单,建立三年重点项目库。建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筹建海南省蓝色项目库。上文提到的可持续水产养殖系统、珊瑚修复、“蓝碳”技术以及海上风电都可作为项目积累入库。


3. 发展独立第三方服务机构。蓝色债券应通过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海洋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信用评级和认证,量化海洋生态环境对信用等级的影响。海南可通过特殊的自贸港优惠政策引导国内外顶尖评估机构在海南设立蓝色债券评估公司。

参考文献

1.郭少泉. “探索蓝色债券”《中国金融》2020年第9期

2.何丹. “蓝色债券:海洋可持续发展新动能”《中国自然资源报》,2020年7月

3.李丹瑾. “发展蓝色债券保护海洋生态的机遇与挑战”,《当代金融家》2020年12月

4.徐争荣,史英哲. 《海南清洁能源投融资研究》

相关新闻
热点新闻
投票
查看结果
Tags

站点地图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 2025 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UJCMS

琼ICP备20001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