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消费系列(二):国际绿色消费理念演进及发展趋势分析——以苹果公司为例

2021-06-18 00:00

从近期海南举办的中国消博会全面推行绿色办展理念,到欧盟委员会6月正式启动碳边境调节机制立法程序,可以看出消费绿色化、商品低碳化是当前世界发展的共同趋势。据联合国预计,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96亿,对自然资源需求将进一步加大。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改变生产与消费模式,将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因此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对提高全球环境保护水平,推动经济绿色高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消费可泛指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消费理念,倡导消费者选择在生产、推广、废弃、回收等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更符合环保理念的消费品,力争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本文将梳理国际上在绿色消费方面的相关发展经验并举例分析,便于国内借鉴推广。


一、国际绿色消费理念概况

绿色消费又称可持续消费,是一种通过适度的消费控制来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倡生态保护的新型消费行为。绿色消费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有利于公共健康的绿色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利用,引导消费者改变消费行为,注重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以便实现可持续消费。


(一)绿色消费理念演进


绿色消费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森出版《寂静的春天》,描述了化学杀虫剂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危害,揭示了人类的生产与消费行为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1972年,罗马俱乐部出版了《增长的极限》,提出重视资源的有限性,消除对地球环境的破坏。次年,Fisk提出了负责任消费理论,指出消费者应购买对生态危害较小的产品,也是绿色消费理念的雏形。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以下简称《议程》),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议程》第4章“改变消费形态”中提出,全球环境持续恶化的主要成因是不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形态,并提出“促进减少环境压力和满足人类基本需要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及“更好地理解消费的作用以及如何形成更可持续的消费模式”两大行动目标。在此基础上,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并提出将“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做为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


在此期间,人们对保护环境和自身健康免受工业污染的意识越来越强。20世纪80年代,美国兴起第一批“绿色”品牌,并在市场上取得了蓬勃发展。21世纪初,美国人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增长更快,即使在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情况下仍在持续增长。由此可见,绿色消费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促进绿色消费可以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国际绿色消费政策历程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和国家间的联系不断加深,全球环境问题也得到了更高的关注。为推行绿色消费与生产,国际组织及各国政府多次举办相关论坛讨论政策方案,进一步推动世界向可持续消费和生产模式(Sustaina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SCP)转型,并提供相关指导方针。自1992年《21世纪议程》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后,1995年的奥斯陆可持续生产和消费圆桌会议提出一项国际工作计划,针对公民与社区团体、劳工、企业和政府提出分担可持续生产和消费责任的相关建议,并列出一系列具体行动方案,鼓励公平消费全球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和浪费。2002年出台的《约翰内斯堡执行计划》呼吁制定一个支持区域和国家主动行动的十年方案框架(10-year framework of programmes on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patterns, 10YFP),加速SCP转型行动。以此为基础,支持SCP实现和10YFP确立的马拉喀什进程于次年启动,直至2012年10YFP正式通过,历时近10年。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10YFP是一个旨在加强国际合作的全球行动框架,以加速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向SCP转型,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转型所需的技术与资金援助。其目标是在国家和地区层面倡导SCP、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并复制推广至其他国家及地区,使环境退化和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脱钩。结合马拉喀什进程经验,为鼓励政府、企业、民间团体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参与SCP,10YFP选择了消费者信息、可持续生活方式和教育、可持续政府采购、可持续建筑和建设、可持续旅游和可持续食物系统这6个方向设计了清晰的行动方案,助推SCP转型。

(三)绿色消费评估方法


随着绿色消费的崛起,被标为绿色环保的产品是否真的“绿色”引起消费者的热切关注。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消费者对以特斯拉为首的纯电动汽车的认知普遍为环保低碳,但是在2016年,特斯拉Model S却因严重超过电能消耗标准,被新加坡政府车辆碳排放标准检测认定为“非环境友好车型”。为鉴定产品的可持续性,诸如风险评估、生命周期评估、效益-成本分析、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综合评估模型、可持续性影响评估等可持续性评估理论逐渐发展成型。其中,应用较广且有明确政策框架的要数生命周期评估理论。


生命周期评估(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是对产品从生产、使用到弃置阶段的环境影响分析,常用于分析各种产品的主要环境影响,研究生产过程的变化如何改变环境影响,比较不同产品的环境影响程度。除了需要大量的投入、产出和各阶段环境排放数据外,LCA在应用过程中还需设置研究目标和边界,并对未来技术做出合适假设,这些也是LCA理论在应用时的最大挑战。若想知道新能源汽车是否真环保,可将图1所示的LCA实施方法套用在具体某款或几款型号的新能源汽车上,将汽车原材料、电池、整车生产到电力生产和供应、汽油生产与汽车行驶阶段在内的燃料生产都囊括其中,综合评定出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结果。

d4a40c1cbd35d8bd588ddea0b0a733ba_640_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png

图1  生命周期评价实施方法(根据ISO 14040)


二、绿色消费国际案例介绍


随着绿色消费理念的推行与发展,消费者对绿色品牌、绿色消费越发关注,企业也发力提升公司的可持续性以迎合客户需求。部分企业在绿色生产方面积极布局,如苹果、谷歌等公司实行绿色供应链管理、采用可再生能源发电支持办公运营;惠普带头披露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推行墨盒生产低碳化、无毒化;耐克、李维斯纷纷在可持续产品系列发力,前者利用可回收聚酯材料生产运动衫,后者开发出节水系列牛仔裤(Water<LessTM),在生产过程中降低96%的用水消耗等等。


为引导企业积极创新绿色产品和服务,推动我国绿色消费的发展,本文选取了苹果公司为样本,分析其在绿色消费方面做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绩,为我国更好推进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转型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环境战略


苹果公司的环保相关工作由环境、政策与社会事务副总裁领导,向首席执行官直接汇报,有关环境的决策需接受公司最高层的审查。为应对气候变化,苹果公司提出2030年实现碳中和,具体实施路径为在2015年排放量的基础上先减排75%,后投资碳去除技术减排剩余碳排放。其中减排75%主要途径为:

1.设计全生命周期低碳产品;

2.从设计、运营到维护,全方位提升运营场地能源使用效率;

3.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4.寻求技术手段降低生产过程直接排放或使用低碳燃料;

5.除碳。

在提升资源利用方面,苹果公司计划只使用可回收或可再生材料进行生产和包装,提升水资源管理与使用和实现零废物填埋。


(二)绿色发展现状


在企业生产方面,随着苹果公司环境战略的部署与开展,苹果公司综合碳排放总量逐年降低。截至2020年末,该数值已降至2260万吨,较2016年下降23.4%,具体数据见图1。为提升能源使用效率,2020年苹果公司引入了能效计划,帮助自身减少了1390万千瓦时的能源使用,在其产业链中,该计划帮助了90万家供应商平均每年减排了超9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a8abfc5415ffab8fbeaf0bb0f1822d69_640_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png

图2 2016-2020年苹果公司综合碳排放总量和生产环节碳排放量(单位:万吨)

在企业运营方面,苹果公司相信企业利益与环境利益可以协调统一。苹果公司不仅将低碳铝材料应用于产品之中,还将低碳理念延伸至其办公设施设计、操作和维护中。苹果公司的办公室、数据中心、研发设施和零售商店等设施均采用100%可再生能源发电,2020年4月,苹果公司宣布,其在自身运营层面(全球)已达成碳中和。

在资源回收方面,苹果公司推出回收机器人创新了回收体系。通过引入回收机器人,苹果公司可以提升对触感引擎中稀土磁体和钨等关键材料的回收效率与回收量。其iPhone 12和Apple Watch Series 6等系列产品中使用的钨99%为回收钨,MacBook Air Retina产品中超40%原材料为回收资源,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

在绿色金融方面,苹果公司与保护国际(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和高盛集团合作启动了恢复基金(Restore Fund)。通过该基金,苹果公司计划在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环保除碳项目上投资2亿美元,重振生态系统,其目标是每年减少100万吨碳排放。此外,自2016年起,苹果公司累计发行了约47亿美元绿色债券以支持其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达成碳中和目标。

(三)产品生命周期评估


根据苹果公司环境进程报告披露,苹果公司对其产品进行了LCA,并邀请德国弗朗霍夫研究所(Fraunhofer IZM)对其评估过程进行质量和准确性检查。在该评估过程中,苹果公司收集了产品、部件、配件和包装在制造、使用、运输、报废等阶段的相关数据,将其与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结合,汇总与每种产品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结果。最后,报告还简单解释了该碳排放建模的固有的不确定性,及开发基于过程的详细环境模型来解决该不确定性的对策。整体而言,该评估流程符合ISO 14040标准下的LCA实施方法,且有欧洲最大的应用科学研究机构德国弗朗霍夫研究所开具的认证信做背书,其严谨性与准确性都较有保障。


通过该评估,苹果公司可及时识别产品生产链中的弱点,寻找更低碳环保的产品设计与生产方式,进一步改进产品生命周期。同时,及时透明的绿色信息披露有助于苹果公司提高公信力,吸引更多拥有绿色消费理念的群体关注苹果公司,帮助绿色消费者了解、对比不同产品的生态效益,做出购买决定。


三、相关启示与建议

绿色消费在中国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意识和政策环境尚未成熟。通过对以上绿色消费国际案例分析借鉴,有助于推进我国绿色消费体系建设,提高绿色消费意识,提升绿色生产能力,加快经济向可持续发展转型的步伐。具体建议如下:


(一)建立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统一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


产品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检验是评估消费品是否真正绿色低碳的核心标准。参考ISO 14040生命周期评估原则和框架,建立全国统一的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有助于帮助消费者辨识真正的绿色品牌,抵制部分商家“洗绿”行为。同时,企业可参照相关政策指引调整生产行为,向绿色低碳生产方式转型,加快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建立。


(二)提升绿色信息披露质量


对可持续生产意识较弱的企业加强绿色发展意识的教育,对走在可持续生产前沿的企业鼓励其加强绿色信息披露透明度与可靠性。鼓励企业及时向消费者披露准确的绿色生产相关信息,追踪近年节能减排数据变化并进行纵向对比,形成定期公布的绿色发展报告,从而规范企业完善其节能减排相关数据测量及报告。此外,建立绿色信息披露统一标准,实现同业甚至跨行业横向对比,为绿色消费体系建设打牢基础。


(三)加强绿色消费理念宣传力度


虽然绿色消费观念已被越来越多消费者接受,但整体来说绿色消费的宣传范围还需进一步扩大。建议在各大自媒体平台、广场、商场和超市等场合加大绿色消费理念宣传力度,不定期面向消费者开张绿色消费宣传和培训教育,搜集符合绿色消费理念的品牌、案例进行跟踪报道,提升消费者对绿色产品、品牌的认知水平。

相关新闻
热点新闻
投票
查看结果
Tags

站点地图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 2025 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UJCMS

琼ICP备20001664